微信一键登录

科吉思石油论坛

搜索
查看: 60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明老师找油-18-储层预测时不能忽视的“四维效应”(2)

[复制链接]

57

主题

72

帖子

279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7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13 21:33:5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明老师找油-18-储层预测时不能忽视的“四维效应”(2

在进行地震储层预测和烃类检测时,我们不但把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拿过来进行井震标定,来建立该区的时深关系,还要把储层预测的结果和测井曲线进行对比,当有生产和试油的数据时也要拿过来一起分析,并且大家都认为射孔试油的数据和产量的数据是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要绝对相信。但有时候仔细检查发现情况没那么简单,咱们还是用数据说话吧。

多井储层预测及流体检测吻合度分析

该区是一个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地震反射特征呈串珠状分布,在地震剖面上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是否有洞穴型储层



对该区开展储层预测,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储层的大小,顶面和底面的位置,预测洞顶位置和开始漏失位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同时通过孔隙度体还可以容易地得到洞穴储层的体积。


对该区储层开展叠前AVO反演,开展流体预测,可以比较好地预测出洞穴型储层内含油气情况,W1井阶段初期日产油63t/d,不含水,无水期106天,截止至201x1月,累产油1.92万吨,累产水1.4万吨,阶段注水4.5万吨。



W2井:

该井在地震剖面上也是明显的串珠特征


从储层预测情况看,和实际钻井结果吻合的也很好


但从叠前流体检测情况看,预测情况并不乐观,实际测试表明,该井在井段5990-5994m自然完井,返排率212%,小时排液12m3,测试结论为水层;在井段5949-5968m酸压完井,返排率145%,小时排液19m3,测试结论为水层。



上面给大家展示了一口油井和一口水井的预测结果,通过对工区内二百多口井统计表明,利用这套技术开展储层预测和流体检测的吻合度还是非常高的,超过了立项的预期。


不吻合井分析:

对该区不吻合井逐一分析原因,除几口井因裂缝影响吻合不准外,其中一口井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口井的地震是这个样子滴,怎么样,各位知道哪是储层了吗?


如果利用地震看不到哪是储层也是正常的,从反演孔隙度剖面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储层在哪儿了


再看看烃类检测的结果吧,大家是不是希望看到红红的烃类检测结果呢?

结果可能出乎大家意料之外,这口井的预测剖面有点让人失望了,基于前面的预测成功率来看,估计没太多“油水”了。


可实际情况是,该井单井累产油超过16万吨,没错,16万吨

为什么?

怎么会这样?

你这是预测的啥呀?


且慢,先不要垂头丧气,抱怨预测结果,前面二百多口井的检验可不是玩虚的,我们没有理由对整个预测结果丧失信心,还是仔细分析原因吧。


仔细看这口井的生产历史:

    酸压段1:2002.9月对井段5639-5645m酸压完井,初期日产油290t,含水3%。截止2007.5月累产油14万吨,累产水2.2万吨。

   酸压段22007.5月对井段5536-5575m裸眼酸压,初期日产油98t,含水7%,截止到20148月,累产油3.2万吨,累产水7.4万吨,20151月单元注水。


这井真好呀,多么让人羡慕的产量数据,可这么好的井为啥吻合不好呢?


仔细琢磨发现,该井先采的下面井段,该段采的没油后再上返到上面第二井段,现在上面井段也已经采的快没油了。


那,那地震是什么时间采集的?


2011年采集的该块三维地震


对比生产数据发现,在2011年地震采集的时间,下段储层的油已经采空了,上面储层也已经采了4年时间,剩余油已经不多,含水已经很高了,这实际上和地震烃类检测的结果非常吻合。这难道是巧合!一定是的



结论

对于很多老的油田,历经勘探开发多年,钻测井资料跨越周期长,测井系列变化大,多井一致性问题十分严重,地下地质情况也在发生变化,生产历史也是一直在变化,地下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只有深刻理解了这些变化,在精细油藏描述中将这些信息进行消化和利用,把这种“4D效应”化不利为有用信息,才能建立起更符合地下实际的地质模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服务支持:DZ动力|科吉思石油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 京ICP备15057753号

GMT+8, 2025-1-22 00:15 , Processed in 0.218297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