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一键登录

科吉思石油论坛

搜索
查看: 79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明老师找油-10-论如何提高薄储层的识别能力

[复制链接]

57

主题

72

帖子

279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7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30 23:41: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上一期我们讨论了楔状模型,并通过实例展示了实际地震资料对于储层的分辨率可能要高于λ/4,那么什么情况下分辨能力会高些,什么情况下会低些,哪些信息和方法会帮助我们识别地下的薄的储层呢?很多专家对此进行过研究,并发表过多篇文献,下面我根据自己的一些经验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 充分发挥地震资料的作用
    要想提高薄储层的识别能力,提高储层预测空间可靠性,需要更加充分地利用三维地震资料,挖掘储层预测的潜力。


  • 相位信息/走时信息



这是我们最常用的信息,就如上期讨论的那样,通过解释地震剖面,追踪储层顶底同相轴深度,如图中蓝线所示,就可以得到储层厚度,见下图蓝线,实际上这种计算方法是在20年以前主要使用,是在地震解释工作站出现之前,在纸质地震剖面上进行储层解释时广泛使用的,但该方法一般只适用于厚度大于λ/4的储层的解释


  • 振幅信息


通过楔状模型中沿解释层位提取的振幅属性和储层厚度的交会图可以看到(如上图中红线所示,在λ/4之下,储层厚度(上图黑色虚线线)和地震的振幅(上图红线)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因此可以利用这种特性对较薄的储层进行解释,并用井进行标定。随着三维地震勘探和保幅地震处理技术的发展,以及地震解释工作站的兴起,我们可以通过振幅属性来描述更加薄的储层的变化,当然可预测的储层的精度直接受到地震资料的保幅性、地震信噪比、地震的空间一致性以及多次波等影响


  • 频率信息
    通过调谐曲线我们可以看到,在振幅曲线上调谐点处地震的振幅最强,如果换了一个主频的子波,其调谐点厚度会发生变化,利用这个特征,我们就可以利用钻井和地质资料,了解要研究的储层的最大、最小和平均厚度,挑选出针对性的主频段进行研究,来刻画储层的展布,如市场上常见的分频技术,就可以将三个频率的数据体进行RGB融合,从而凸显出储层的空间变化规律。





当然,影响地震分辨率的不仅是主频,实际上频宽更为重要,详见李庆忠院士的“走向高分辨勘探的道路”,目前大家对此认识比较统一了,各大地球物理公司也都在大力发展宽频勘探,在此不再展开讨论。



  • 去子波化



通常大家在利用振幅或频率或相位信息解释储层时,首先会进行井震标定,达到地震和合成记录有较好的相关性,从而把井上深度和地震时间结合起来,之后按照油层深度对应的时间提取层位和各种属性,比如上图中1820米的储层对应着1.6秒,就在1.6秒处提取各种属性,希望反映出这套油层的空间特征。

有一次我受邀参加一次技术交流。他们首先展现给我们的是1号属性图,然后显示了2号属性图,然后又显示了3号属性图。

这时我插话道:“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什么,这些图怎样与目标相联系?”

回答是:“我正在收集该油藏关于这项研究的所有证据。”

然后给我们展示了4号属性、5号属性和6号属性。

我忍不住说道:“能不能请你解释一下你是怎样选择这些特殊属性的?”

“哦,它们都是很重要的属性。”

然后又给我们展示了7号属性、8号属性和9号属性。

他选择这些属性是因为它们存在于他的工作站中。不幸的是,今天的许多工作站使用者都是寻找捷径的按钮者而不是把工作站当作工具使用的分析家。

工作站是重要工具,但答案仍要在“人脑”中发现。

回到我们这口井,我们知道,地震同相轴是地下反射系数和子波褶积的结果,通过测井曲线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反射系数,将每一个反射系数和子波进行褶积,就得到离散合成记录,将所有离散合成记录叠加就形成了我们通常见到的合成地震记录,我们本来希望寻找1820米储层的展布,但分析就能知道,1.6秒对应的地震反射可不仅仅是1820米一个反射系数所决定的,上面的黑色、粉色、绿色反射系数以及下部的粉色、绿色、蓝色反射系数都会对1.6秒处的地震振幅有影响,如果按照我们通常子波长度为100ms计算,则目的层上下50ms范围内的所有反射系数都会产生影响,若地层层速度为4000m/s,则上下100米内的地层阻抗变化都会影响到该样点的振幅值,看来我们前面的楔状模型实在是太简单化了。显然不能用1.6s的振幅等同于1820米储层顶界的变化。

那么该怎么做呢?

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子波反褶积,将地震剖面转化为反射系数剖面,然后分析其空间变化,进而转换成相对阻抗,这是一个带限反演的过程,如果你还觉得有点复杂,也可以对你的地震剖面做一个道积分,也会很有助于储层的解释。

李庆忠院士在他的书中说道“采集处理了高分辨地震资料后,如果不做波阻抗或道积分剖面,就好比农夫辛辛苦苦种了庄稼而不去收获”




二、充分利用地质信息

前面提到了利用地震的信息来开展薄储层预测的方法,但我们研究的是地下的岩石,因此沉积的特征和地质上的认识也会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储层展布,下面我们简单对此进行一下分析

  • 储层厚度:


如果储层厚度都在λ/4之上,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层位解释的方法,如果厚度都在λ/4之下,则振幅可能更有效些,如果厚度变化很大,则需多种方法结合


  • 沉积韵律:
    如果地层沉积简单,属于在大套泥岩中沉积的单套砂岩或者大套砂岩中沉积的单套泥岩,则分辨能力会强些,反之那些砂泥岩薄互层分辨能力要差得多
  • 储层和围岩差异
    如果储层和围岩阻抗差异大,反差强,则分辨能力强,比如一个很薄的煤层就可以形成一个很强的地震反射
  • 沉积相认识
    有了沉积相和测井单井相的认识,会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地震属性所代表的地质特征,以及储层展布规律,像上篇微信中曲流河沉积的储层那种弯曲飘逸的特征,三角洲、砂坝、礁滩等都会帮助我们判断预测的合理性上下围岩的稳定性
    上下围岩越稳定,他们对研究目的层的影响就会相对稳定,对我们研究目的层的变化影响越小,甚至可以忽略,反之,如果目的层之上或之下有一些不整合面或岩性突变,就会极大影响目的层的预测,我们在研究中一定要格外重视上下50ms内的地层沉积特征的异常。



小结:

对于储层识别能力的分析,简单用λ/4套用是比较粗暴的,当地质沉积比较简单的时候它显得过于保守,而当地下是薄互层或上下围岩比较复杂的时候又过于乐观,要综合地震反射系数分析、地质沉积规律等,开展岩石物理机理研究,这时我们利用的不仅仅是地震的纵向分辨率,更多地利用地震资料的横向分辨率,才能比较客观地判断地震储层预测的分辨能力,并用测井资料进行标定,来得到一个好的储层预测成果,有效指导井位钻探和储量计算,提高勘探开发的成功率。


当然要利用好地震的横向分辨率,对地震资料的空间一致性(地表一致性,振幅一致性、频率一致性等)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后续我们也会就地震保幅处理展开讨论,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服务支持:DZ动力|科吉思石油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 京ICP备15057753号

GMT+8, 2025-1-7 04:20 , Processed in 1.963344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