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一键登录

科吉思石油论坛

搜索
查看: 13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我们重新思考定义2D建模——ColchisFM/ColchisRP(一)

[复制链接]

8

主题

9

帖子

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15 12:4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汤汤 于 2021-7-27 14:50 编辑

随着IT技术在石油行业领域的快速发展,石油专业软件早已不同往日,从最初的专业模块化正逐步进化至协同一体化,从工具型交互模式逐步迈向创新型交互模式,从便捷型工作流程逐步升级为智能型工作流程…;各种新理念百花齐放:3G软件诞生、地质工程一体化、建模数模一体化等等,一系列的变化其实追求的是一个更高目的,那就是允许用户应用软件创新工作理念和流程同时通过以智能化代替人工分析过程,实现提质提效。

3D地质建模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具备相当水平的商业化软件平台,虽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智能化也依然存在提升的很大空间,但是面对大多数的建模任务(除极复杂断层建模等特殊情况外)都可以很好的实现高质量模型;相比于3D建模的发展现状,2D建模技术就显得颇为滞后,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2D建模在实际工作应用领域偏狭窄有关,在各种工作成果汇总地质模型的时候,往往我们更关心3D建模的成果,因此2D建模被我们忽视也就不足为奇。

虽然2D建模技术相比3D建模技术在复杂度上要简单一些,但是就建模技术流程来说,2D建模与3D建模完全一致,每个流程都不可或缺,只有严格遵循地质规律与规范,才能够建立正确的地质模型。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应用2D地质模型的时候,可能更加关注高效的分析局部精细的地质信息,比如地球物理的正演与反演、钻井地质导向、油藏剖面对比分析等常常用以进行敏感的参数分析,或尝试分析方法的质量控制等工作。

目前2D地质建模的现状其实不容乐观,往往都是通过简单的人工绘制(这其中以POLYGON的绘制叠加为主)来实现地质体的建模,这些方式方法通常面对较为简单的地质情况时还可以应付得来,如果比较复杂的地质情况,比如复杂断块剖面、盆地坡折带频繁水进水退沉积的复杂地质体、亦或挠曲等复杂的构造等等,人工绘制不仅仅精度低,效率低,而且往往我们很难甚至无法构建正确的层序特征,用以进行属性内插或外推,导致2D建模不够精细或精确,成为后续相关工作开展的掣肘。

综上所述,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2D地质建模的工作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改进2D地质建模工作流程,尝试以当前新的软件思维去定义2D地质建模,提升2D地质建模的质量与效率,提升2D地质建模的智能化水平,在此摸索过程中,我们也将看到3D地质建模升级完善的空间与可行性。

正常的地质建模的流程这里我们不再赘述,构造建模以及在此约束下的属性建模,融合了前期全部工作的总结认识成果,形成地质体模型。我们要抛却以往的2D建模流程,首先要提到的就是通过POLYGON叠加(我们可以比喻为粉刷)后的可见结果作为地质体的概念,见附图1,在考虑地质体内部的各向异性时,尤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控制沉积的层序格架,众所周知,等时作为地质体的重要概念贯穿整个地质研究工作中,建模首先就是要建立等时地质体(horizon控制),然后在地质体内部确定子级层序约束条件,可以为加积的均分(或不均分)layer控制,也可以为平行于顶(或平行于底)的layer控制等,都是要表述清楚各向异性的沉积约束规律,显而易见,以往不遵循建模流程的工作方式如何正确建立属性的约束条件呢?当然你可以如制图系统一样,通过连接、打断、附着等一系列编辑工作来完成地质体构建,我们要付出多少的代价才能实现正确的地质理念呢?这本身也难于符合当今的软件理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服务支持:DZ动力|科吉思石油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 京ICP备15057753号

GMT+8, 2024-5-18 15:04 , Processed in 0.281547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