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乔聪颖 于 2020-3-25 11:12 编辑
提问的智慧-提醒一下思维盲区的“你” 乔聪颖
正文开始之前,推荐一个链接: 标题为《提问的智慧》,中文版,原始英文版是由著名的黑客、开源先驱Eric StevenRaymond所著,并进行了长时间的更新维护。 可能你已经知晓本文要表达什么,也可能你稍微勾起了一点兴趣,无论怎样,请阅读完本文,希望我与你有思维上的共鸣! -------------------------------- 作为一名普通员工,技术支持是我当前的主要工作。随着技术推广的不断深入,技术支持的内容越来越多,客户也越来广泛,从业内资深大神,到熟练应用的中级用户,再到普通的入门级玩家,每天都会有问题涌出。问题的描述本身具有一定统计规律,总会有一些问题不是我想要回答的(我个人倾向于解决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但与此无关)。
这类问题可能会有以下几个特征: 1.问题笼统,有时根本看不出要问什么; 2.逻辑混乱,思路不清晰,缺少逻辑; 3.在缺乏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提出的问题复杂且不知所谓; 4.提问之前未做任何的尝试,不做任何的努力,manual从不翻,网上信息从不查; 5.回复不及时,永远无法知道问题是否解决了; 6.没有礼貌,缺乏基本的社交礼仪; 。。。。。。
将会面临的情况: 这些特征不仅发生在刚入门或对软件技术不甚了解的人群中,也会发生在一些资深人群中。 对于前面两种情况,“Garbage in, Grabage out”虽然不见得是真理,但是肯定符合统计规律。想要得到完美的反馈,问题本身应该目的明确,内容言简意赅(针对的是技术问题,如果是政治问题或者间谍工作,那本文对你没有任何帮助)。 如果为了解决你的一个问题,我需要先追问你二十个问题,这不符合逻辑。针对你的信息,追加几个关键问题,迅速找到解决方案,才是有效沟通。 对于中间两种情况,就如同金字塔一样,为了解决一个看似塔尖的问题,需要建立庞大的地基。不好意思,比较好的情况是,你能得到一个方向性的回复。 对于后面两种情况,是对他人缺乏最基本的尊重。问题得到解决,会让人得到满足感;礼貌交流,更能得到帮助,生硬的提问只能得到生硬的回复或忽视,作为遍布全球的群居物种中的一员,你一生中遇到的大部分人都未必是懂你的挚友亲朋。 。。。。。。
提问的智慧: 提问之前,确保自己做了充分的调研。Manual、网络、身边的人,都有可能得到你想要的答案,尊重他人的时间与价值。 问题本身: 1.目的明确,最好有个标题性的内容; 2.思路清晰,逻辑上没有问题; 3.提供必要且有效的信息,言简意赅; 4.提问前,确保自己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5.礼貌待人,会更有希望得到帮助; 6.及时反馈,是对他人付出的回报; 。。。。。。
----------------------------------- 这里推荐另外一篇相似主题的文章《如何有效地报告 Bug》: Simon Tatham所著,想必也是位大神级的程序员。
推荐的两篇文章都是出自程序员/黑客之手,但是其中的道理不妨被任何行业的任何人拿来参考。我所描述的类似情况不仅仅出现在技术支持过程中,很可能出现在其他形式的沟通中。 百度一下“提问的智慧”,相信你能发现更多内容。 当然,切勿绝对化以及刻板化,本文仅表达了一种思维或理念,并未考虑太多现实情况的复杂性。如果你用类似“一对长期沟通的人,用非常简短的单词进行了有效沟通”来反驳我,只能说明你与我没有共鸣!
需要强调的是,与大多数客户的沟通都是高效且愉悦的,否则将违心的事情当作职业是很可悲的。
简单抒发,浅尝辄止。 愿你的人生都是高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