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ing170 于 2017-4-13 15:59 编辑
一般而言,在某个地区开展油气勘探,随着钻井越多越多,我们对地下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楚, 因此很多人在开展一个地区储层预测时,总希望井越多越好,总希望把每一口井数据都用上,总希望预测结果和现在所有已知井都达到完美吻合,认为这样的预测结果会更可靠。
你是这样想的吧J
你认为这种思路是否完全合理呢?
实际上,我们最关心的预测性是指我们预测的成果和没有参加预测的井(盲井)以及后期钻井有很好的吻合,这样才可以有效降低井位钻探的风险,提高成功率。
那么井是否多多益善呢?
先看看井是否有代表性吧!
问题1:井是否可以满足完全采样? 从理论上讲,当一个地区钻井数据的样本点和地层空间变化而言能满足采样定律,则能够完全表征地层在地下的变化,但地层的地表露头告诉我们,即使纵向或横向出去几米,地层的岩性和物性就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而我们的井网无论何时都不可能满足。 不可能完全采样!。 问题2:井是否可以满足地层随机取样? 即使井不能那么密,如果能在地下均匀随机采样,我们仍可以把地下主要岩性变化和特征表现出来。但实际上这也不能满足,因为我们在钻井前一般经过细致研究,都会把井钻在可能的油气储层发育区和圈闭高部位,而在向斜区和明显没有储层的地方一般没有钻井,不可能把昂贵的钻井钻在明显没有油气的地方。 不可能满足地层随机取样,钻井位置是完全不随机的,是严重偏态的。
问题3:井资料是否是地层一致性的 ? 一些油气区块勘探开发的历史很长,前后经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不同时期的测井方法、仪器类型、测井系列、都有很大差别,一些油气经过开发,地下含油状态、油水界面等都可能发生变化,不加思考地直接应用测井曲线也是非常危险的。
问题4:目的层测井曲线是否有代表性 ?
在有些地区,比如西部碳酸盐岩缝洞储层,在致密灰岩段,测井曲线一般较好,但不是我们感兴趣的储层,在缝洞发育区,那是我们感兴趣的储层发育段,往往会发生泥浆漏失和放空,测不到测井曲线或测井曲线质量很差,同时由于地层强烈非均质性,测井探测范围太小,曲线对实际地层的代表性很成问题,这样的井参与运算也很危险。 问题5:不同测井曲线是否有相同的置信度? 在储层预测过程中,我们可能会用到测井的纵波、横波、密度、岩性、孔隙度、饱和度、GR、SP、泥质含量等。一般而言,纵波的一致性较好;岩性的置信度一般较高;而密度探测深度最浅,受井径及环境影响最大;孔隙度则需注意在非储层中是否有解释成果;泥质含量受解释人员影响较大。在应用时要考虑到这些差异,合理使用。
我们再来看看井间插值方法是否可控吧!
目前利用井插值的算法很多,如反距离加权、三角法、克里金法、局部克里金法等,但一般而言,若一口井是砂岩,一口井是泥岩,仅用井插值时,岩性尖灭往往在两口井正中间,这和实际情况经常也是有出入的,在储层预测结果上经常发现储层绕井画圈,出现“牛眼”,那不是沉积使然,是插值所致。 由于井位的不随机性和稀疏性,以及插值方法的局限,直接用井去插值得到的地层空间变化和实际情况会有很大出入,是非常危险的。
很多人会说,我知道仅用井插值有局限,我们可以用井约束地震反演呀
地震资料对于地下构造和储层研究还是很重要的,在实际储层研究中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地震资料的局限性在于,它缺少10Hz以下的低频以及几十Hz以上的高频,而低频部分对刻画储层展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还是需要井资料插值来补充这个低频成分,因此依然回避不了前述提到的井资料的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滴发挥井的作用,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呢? 根据本人多年储层研究的经验,给出几点建议: 1、 基于所有真实反映地层特征的井,分析岩石物理规律和沉积规律,建立井震联系。 2、 基于沉积相变化,选有规律的井,有代表性的井参与低频创建。 3、 针对不同弹性参数、不同地质需求,针对性考虑补偿方案。 4、 合理补偿低频,宁可少补或不补,不能错补。
这几条听起来也许会觉得太虚太泛了,下面几期我会给出几个实际项目实例来进行说明,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