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吉思石油论坛

标题: 浅谈ColchisFM地震正演分析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作用(一) [打印本页]

作者: iLDX    时间: 2024-11-29 17:15
标题: 浅谈ColchisFM地震正演分析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作用(一)


浅谈ColchisFM地震正演分析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作用(一)

随着三维地震勘探的普及,我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各种三维资料,有时间偏移资料,也有深度偏移资料。同时在一个研究工区内及邻区,或多或少有一些前人的地质认识或测录井资料,也就是基本的先验知识,比如该区是砂泥岩组合还是碳酸盐岩组合,储集层主要是什么岩性等等。那么当我们收集到这些资料之后,我们该如何着手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呢?


基本的地球物理勘探原理告诉我们,地震记录是子波和地下反射系数褶积的结果,而反射系数又是反射界面上下两层波阻抗之差与反射界面上下两层波阻抗之和的比值,这里面涉及到褶积算法,要想直接建立起地震记录和反映地层真实弹性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并不直观,另外,地震记录中会隐藏很多子波调谐假象,简单的理解就是,并不是我们看到的每一个同相轴都是对应一个真实的地层界面的!更不用说我们拿到手上的地震记录本身也存在诸多保真性问题。


那么,如何建立起地震记录和地层弹性参数之间的联系,如何识别出对应地质目标的真实主要同相轴,甚至如何辨别及论证地震记录中的虚假信息,都需要地震正演分析来帮助我们完成。以下用ColchisFM国产地震正演软件来进行地质模型设计及地震正演研究。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简单的ColchisFM地震正演分析实例,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子波调谐对地震记录的潜在影响:


根据研究地区实际地震资料的分析,本次用到的子波是主频25Hz的雷克子波,长度80ms,如下图所示。

用于本次正演分析的25Hz雷克子波


该正演分析实例,如下图所示,设计了三组厚度不同的地质模型(背景速度6000m/s,地层速度4000m/s),较形象直白地表达了地层厚度的变薄过程(100ms->50ms->35ms)。

不同厚度地质模型


从下图对应的正演地震记录上可以直观地看到,地震记录从地层顶底界面较“单一”的反射及空白带(100ms),到空白带逐渐消失(50ms),再到子波旁瓣逐渐反相叠加相消(35ms),出现一个较细的“假”同相轴的过程(35ms)。图4为地震正演记录叠合模型波阻抗,从该叠合图上,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地质模型界面和地震正演记录的对应关系,这些显示方式在ColchisFM地震正演软件上都能很便捷地实现。

不同模型对应的正演地震记录

不同模型对应的正演地震记录(叠合显示波组抗模型)


首先在厚度100ms的模型正演记录上,见图3,我们能清楚地看到顶底界面并不是对应一个“单一”的同相轴,而是“两组六个”相伴生的同相轴(上三个、下三个),其中能量最强的同相轴就是真实地层界面所在的位置,也就是对应子波的主峰(该厚度情况下没有子波调谐现象,存在较长的空白带)。随着厚度的减薄,到50ms,之前看到的空白带消失了,剩下的就是顶底界面“两组六个”相伴生的同相轴,其中能量最强的同相轴是真实地层界面所在的位置,也就是对应子波的主峰(该厚度情况下没有子波调谐现象,夹在中部的两个同相轴波形没有明显变化)。随着厚度的进一步减薄,到35ms时,已经可以看到子波调谐现象导致中间的两个同相轴发生了波形变化,这是因为两个反相的子波旁瓣部分叠加相消造成的,本身这两个同相轴就是“假的”子波旁瓣!现在看着似乎更“真实”!如果没有这个正演分析过程,我们甚至会错误地以为,这个变细了的同相轴(实际是子波调谐假象)会是一套薄砂层,要是在这里打井,多少钱又要打水漂了!这只是最简单的两个界面的ColchisFM地震正演分析,实际地下是多个这样的未知厚度地层的叠加,实际地震记录将更复杂,也会隐藏着更多的“子波调谐假象”。这就更需要地震正演分析来帮助我们论证,找到真实的主要反射同相轴。通过本次简单的ColchisFM正演分析实例讲解,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认识到,实际工作中地震正演分析对于我们进行地震资料解释是很重要的!ColchisFM地震正演分析能帮助我们更清楚便捷地认识地震记录的本质,帮助我们去伪存真,找到真实可靠的地质目标。希望更多的地球物理及地质工作者能够更加重视ColchisFM地震正演分析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作用。
软件试用请直接回复或联系下方试用邮箱

软件试用申请及技术咨询:

Support@colchispetro.com

商务合作:

Marketing@colchispetro.com

详情请访问我们的网站:

www.colchis.cn (中文)

www.colchispetro.com(EN)








欢迎光临 科吉思石油论坛 (http://bbs.colchis.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