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
本例在井震不吻合的情况下,排除常规问题后,依然不能吻合,通过借助岩石物理分析,搞清隐含在井震标定之后的各种地球物理假设,利用岩石物理的方法,对测井曲线进行了各向异性校正,从而使合成记录品质得到较大改善,进而得到合理的时深关系和稳定的子波,为后期储层预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岩性的复杂性,如果在井震标定发现不一致后,不仔细分析,只是简单拉伸压缩,表面看合成记录吻合了,但实际上时深关系、反射序列以及子波形态都乱了,那样做出的预测结果和实际就南辕北辙了,更不可能经得起钻头的检验。
文章开头给大家留了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给DT*1.06,而不是其他的数,实际上我们在开始分析的时候可以根据上下地震反射特征和合成记录进行较大幅度拉伸,使相关性较好,之后在拉伸因子上分析拉伸量大小及分布差异,你会发现在大井斜段平均值在1.06左右,不过大家要注意,这样分析是可以的,但这样粗暴拉伸压缩是不好的。
给大家一个建议:在做合成地震记录的时候尽量不要拉伸或少拉伸,如果确实需要拉伸压缩,一定要有一个充分的符合物理规律的理由。
后续我还有更多类似的实际例子展示给大家,敬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